友谊的真谛

Contributor:KongJing_C Type:简体中文 Date time:2022-06-17 21:04:45 Favorite:22 Score:0
返回上页 Report
请选择举报理由:




Collection Modify the typo
我们探讨友谊这个概念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没有一致赞同并获社会公认的认定(某人为)朋友的标准。
在某一情境下,我们会把某个人称为朋友;然而,情境一旦变迁,朋友这个称呼就显得没那么贴切。
因此,人们对友谊的真谛的理解往往是非常肤浅的。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
我们需要回顾有关友谊的几种传统的看法。
一种传统的友谊观在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得以阐述。他将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友谊同
另外两种友谊截然分开。这两种友谊分别是:基于互利的友谊;基于愉悦的友谊。因此,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友谊分为三类。
建立在功利之上的友谊。功利并非永恒,它依照环境而变化。友谊的根基一旦消失,友谊也随之破灭,
因为是功利使其存活。这类友谊似乎在老人之间最为常见,因为上了年纪的人需要的不是愉悦而是实用。
基于功利的友谊也同样存在于追逐个人利益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中。这些人不会在一起消闲时光,
因为他们有时甚至不喜欢对方,因而觉得除非可以互相利用,否则没有交往的必要。只有当他们认为彼此
有希望相互利用的时候,才会乐于呆在一起。
建立在愉悦之上的友谊。年轻人之间的友谊常被看作是建立在愉悦基础之上的,因为年轻人的生活受感情支配,
他们感兴趣的主要是自己的快乐和眼前的重要机会。然而,他们的情趣随着自己日渐成长也会变化,
他们交友容易,分手也干脆。年轻人的态度变化无常,甚至一日数变,难怪他们的友谊总是迅速地开始,
又匆匆地结束。然而年轻人确实喜欢终日作伴,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友谊的意义就是如此。
建立在美德之上的友谊。完美无瑕的友谊立足于美德。只有那些品德高尚而且拥有相似美德的人
之间建立的友谊才是最完美的。只有那些为朋友着想、渴望朋友具有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彼此喜欢不是因为某种附带的品质,而是对方真实的为人。品行高尚的人,其行为是相同的,
或者是类似的。爱和友谊多半在品行高尚的人之间发生,而且以最高雅的形式出现。这种友谊是罕见的,
因为品行高尚的人并不多见,而且他们需要时间,需要交往。常言道,真正的朋友必须同甘共苦,历经风雨。
只有当两个人互相证明自己值得爱并获得对方的信任之后,彼此方能接受对方为朋友。
交友的意愿可能倏忽而至,但真正的友谊却要慢慢培养。
另一种传统的友谊观可以在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的著作里找到。西塞罗论述伦理、宗教哲学和
自然规律的作品影响广泛。西塞罗认为,真正的友谊只能在好人之间发生。他进而将“好人”定义
为“那些行为和生活无损于自己的荣誉、纯洁、公平和开明的人;那些摆脱了贪婪、欲念和暴力的人;
那些敢于依照自己的信念说话和做事的人。”好人之间建立的这种友谊立足于美德,它确实可以带来物质利益,
但决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标。而且在处理朋友关系和其它人际关系时,优越于他人的人必须平等地
对待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同样,后者也不能因为对方的天赋、财富、地位在自己之上而恼怒。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友谊观由三个要素构成:朋友以相伴为乐;朋友必须彼此受益;
彼此都有志于崇高的事业。这些传统的友谊观告诉我们,两个品德高尚的朋友是永不分离的,
因为彼此认同对方的高尚品德。因此,认识朋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认识自我,了解朋友在某种意义上
就是了解自我。可以说朋友就好比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从朋友身上看清自己。因此,
在具有高尚品德的友谊中,同情心、关心、爱心这些忘我的情感会得以高层次的培养和充分的表达。
这类朋友势必会涉及幸福安康这一话题,讨论如何过高尚的生活。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ot degree:
Difficulty:
quality:
Description: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heat, the difficulty, the quality of automatic certification,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article will be involved in typing!

This paper typing ranking TOP20

登录后可见

用户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