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情人节是否太安静了?年轻人不过情人节了?来源:南方周末
2024年2月14日已过去若干天了,不少人发现,今年的情人节几乎没有水花与响声,
既难见线上线下商家的推广与促销活动,也少见朋友圈情侣用九宫格分享节日心情与礼物、展示爱意,
这与历年情人节的热烈浓郁氛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人认为,今年情人节是龙年大年初五迎财神的日子,商家的促销仍放在过年主题上,所以没有搞情人节营销。
问题在于,只要有助于销售,商家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让顾客掏腰包的噱头与由头的,
在年节主题上叠加一个爱情主题,不是互相内卷,而是锦上添花,何乐不为?
其实,情人节在农历新年期间很正常。不妨把这一期间定义为正月十五及其之前。往前翻三年,
2023年2月14日是正月二十四,不算;2022在正月十四,2021在正月初三,都在新年期间。
可见情人节在新年期间的概率是很高的,两者重叠对商家来说在过去不构成困扰,在现在也是如此。
今年的情人节静悄悄当另有原因,一些相关迹象在去年七夕期间就有显现。
当时有一个热门话题:“舔狗经济崩盘”,具体表现为:某网友视频播报,自己在上海街头把垃圾桶翻了个遍,
最终才找到两朵花;在短视频平台,多个“教男生买礼物”的视频之下,商家推广“男孩子们听好了,
要送女生×××”之下,一边倒是吐槽、反对的声音,甚至不乏直接开骂的。一个评论获得了高赞:“兄弟们,
我如果七夕请你们喝五块钱的蜜雪冰城,带你们吃一百元的烧烤,兄弟们你们会嫌弃我穷吗?”
下面同样是一个高赞的回复:“(吕)布飘零半生,未遇明主,公若不弃,布愿拜为义父。”
这样的心态和转变背后,是中国婚恋关系中长期的不对等性,
令在男女权利平等观念下成长的新一代年轻男性越来越不满。
中国情侣一年至少要过三个情人节:2.14西方情人节、5月20日(谐音梗,商家推波助澜之下,
成为新兴的情人节,)与七夕(原来是乞巧节、女儿节),主题都是男性向心仪的女性请吃饭与送礼物,
但反过来,女性则大都不需要回礼或回价值相近或相当的礼物。举目看全世界,
中国男性单方面给女朋友或心仪对象送重礼是独此一份的。
一些男性挖苦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清明节,每一个节日都要给女朋友送礼。对年轻男性来说,
这种不对等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在心理上产生了剥夺感与不公平感。
此类的感觉与声音多年前就有了,只是在互联网舆论环境中长期不占优势。不过,
随着作为数字原住民的95后尤其00后男性进入成年,
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是物质丰裕中成长起来的世代,得到了父母与四个祖父母辈老人的关爱,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谁不是家中的宝宝,谁是天生的舔狗”,自我意识、权利意识与对等意识大幅超过前辈;
他们熟悉互联网的玩法,也知道怎么抱团壮大自己的声音与主张,在女性博主的赛道之外,
出现了男性博主的新赛道;他们明白把生产力转化为消费力,才能赢得商家的注意与尊重;
他们主张提升自己的实力与吸引力,而不是低到尘埃里一味当异性的舔狗。
去年七夕是一个节点,让商家感受到了年轻男性的力量,明白一味规训男性花钱不仅挣不到钱,
反而会陷入性别冲突之中,白白遭受商誉损失,所以,2024年情人节,商家就彻底抛弃了传统玩法。
绝大多数商家并没有特定的价值观,但会为了赚钱而迎合特定的价值观。故而,商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
往往是所迎合的特定顾客群体的价值观,即能给自己挣钱的价值观。当它发现过去所迎合能给自己挣钱的价值观,
现在不能挣钱了,就会弃之如敝履。恋爱礼品经济的掏钱者基本是年轻男性,他们不喜欢被这样规训,
并且表现出强大的声量与行动力,商家就不得不迎合这样的心态。
所以,这个静悄悄的情人节,也是一个契机,让中国的年轻人思考能长久、
可持续的恋爱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恋爱至少应该建立在爱与对等的基础上,而不是随着消费主义的哨音起舞,
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规训与剥夺。
爱是相互的,是彼此的体谅与付出,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无度索取;爱是对等的,是两个人有来有往,
互相滋养。这样才是长久稳定平衡之道,两个人的感情才能不断加深。爱好比每一方都在对方开设了信用账户,
容许你提现透支,但一定要按时偿还,这样你的信用额度才会不断增加,如果一方一味透支,爆另一方的金币,
大概率不能长久。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婚姻家庭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的游戏规则还未确立之际,
唯一的原则指引可能就是对等,因为这是权利或正当规则生成的底层逻辑。
既难见线上线下商家的推广与促销活动,也少见朋友圈情侣用九宫格分享节日心情与礼物、展示爱意,
这与历年情人节的热烈浓郁氛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人认为,今年情人节是龙年大年初五迎财神的日子,商家的促销仍放在过年主题上,所以没有搞情人节营销。
问题在于,只要有助于销售,商家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让顾客掏腰包的噱头与由头的,
在年节主题上叠加一个爱情主题,不是互相内卷,而是锦上添花,何乐不为?
其实,情人节在农历新年期间很正常。不妨把这一期间定义为正月十五及其之前。往前翻三年,
2023年2月14日是正月二十四,不算;2022在正月十四,2021在正月初三,都在新年期间。
可见情人节在新年期间的概率是很高的,两者重叠对商家来说在过去不构成困扰,在现在也是如此。
今年的情人节静悄悄当另有原因,一些相关迹象在去年七夕期间就有显现。
当时有一个热门话题:“舔狗经济崩盘”,具体表现为:某网友视频播报,自己在上海街头把垃圾桶翻了个遍,
最终才找到两朵花;在短视频平台,多个“教男生买礼物”的视频之下,商家推广“男孩子们听好了,
要送女生×××”之下,一边倒是吐槽、反对的声音,甚至不乏直接开骂的。一个评论获得了高赞:“兄弟们,
我如果七夕请你们喝五块钱的蜜雪冰城,带你们吃一百元的烧烤,兄弟们你们会嫌弃我穷吗?”
下面同样是一个高赞的回复:“(吕)布飘零半生,未遇明主,公若不弃,布愿拜为义父。”
这样的心态和转变背后,是中国婚恋关系中长期的不对等性,
令在男女权利平等观念下成长的新一代年轻男性越来越不满。
中国情侣一年至少要过三个情人节:2.14西方情人节、5月20日(谐音梗,商家推波助澜之下,
成为新兴的情人节,)与七夕(原来是乞巧节、女儿节),主题都是男性向心仪的女性请吃饭与送礼物,
但反过来,女性则大都不需要回礼或回价值相近或相当的礼物。举目看全世界,
中国男性单方面给女朋友或心仪对象送重礼是独此一份的。
一些男性挖苦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清明节,每一个节日都要给女朋友送礼。对年轻男性来说,
这种不对等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在心理上产生了剥夺感与不公平感。
此类的感觉与声音多年前就有了,只是在互联网舆论环境中长期不占优势。不过,
随着作为数字原住民的95后尤其00后男性进入成年,
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是物质丰裕中成长起来的世代,得到了父母与四个祖父母辈老人的关爱,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谁不是家中的宝宝,谁是天生的舔狗”,自我意识、权利意识与对等意识大幅超过前辈;
他们熟悉互联网的玩法,也知道怎么抱团壮大自己的声音与主张,在女性博主的赛道之外,
出现了男性博主的新赛道;他们明白把生产力转化为消费力,才能赢得商家的注意与尊重;
他们主张提升自己的实力与吸引力,而不是低到尘埃里一味当异性的舔狗。
去年七夕是一个节点,让商家感受到了年轻男性的力量,明白一味规训男性花钱不仅挣不到钱,
反而会陷入性别冲突之中,白白遭受商誉损失,所以,2024年情人节,商家就彻底抛弃了传统玩法。
绝大多数商家并没有特定的价值观,但会为了赚钱而迎合特定的价值观。故而,商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
往往是所迎合的特定顾客群体的价值观,即能给自己挣钱的价值观。当它发现过去所迎合能给自己挣钱的价值观,
现在不能挣钱了,就会弃之如敝履。恋爱礼品经济的掏钱者基本是年轻男性,他们不喜欢被这样规训,
并且表现出强大的声量与行动力,商家就不得不迎合这样的心态。
所以,这个静悄悄的情人节,也是一个契机,让中国的年轻人思考能长久、
可持续的恋爱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恋爱至少应该建立在爱与对等的基础上,而不是随着消费主义的哨音起舞,
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规训与剥夺。
爱是相互的,是彼此的体谅与付出,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无度索取;爱是对等的,是两个人有来有往,
互相滋养。这样才是长久稳定平衡之道,两个人的感情才能不断加深。爱好比每一方都在对方开设了信用账户,
容许你提现透支,但一定要按时偿还,这样你的信用额度才会不断增加,如果一方一味透支,爆另一方的金币,
大概率不能长久。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婚姻家庭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的游戏规则还未确立之际,
唯一的原则指引可能就是对等,因为这是权利或正当规则生成的底层逻辑。
Last one:再次爱上你
Next one:不哭 - 王心凌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ot degree:★★☆☆☆
Difficulty:★★☆☆☆
quality:★★☆☆☆
Description: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heat, the difficulty, the quality of automatic certification,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article will be involved in typing!
This paper typing ranking 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