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Contributor:🦩🦩小鹤音形养老中 Type:简体中文 Date time:2024-03-31 16:29:09 Favorite:61 Score:0
返回上页 Report
请选择举报理由:




Collection Modify the typo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首阕词,非常喜欢,到现在还能背诵: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阕词,
苏轼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
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然后自己赞叹着:
“人间有味是清欢。”当时之所以能深记这阕词,最主要是爱极了后面这一句,因为试吃野菜这种平凡的清欢,
才使人间更有滋味。“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
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
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时比提笼遛鸟更感动,
或者甚至于体会出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清欢之所以好,
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因为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位。“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
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
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千百种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欧阳修的
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纳兰性德的是“人到情多情转薄,
而今真个悔多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甚至于像王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
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可是“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你说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
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
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菜的特色,端出来时让人吓一跳,因为菜上放的调料比菜还多。我们有时没有什么事,
当时的心情只适合和朋友去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
有茶有咖啡的地方总是嘈杂的,而且难以找到一边饮茶一边观景的处所。俗世里没有清欢了,那么到山里去吧,
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湄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有几个地方我以前常去,像阳明山的白云山庄,叫一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堆叠的高楼与人欲,
自己饮着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像在北投和阳明山间的山路边有一个小湖,湖畔有小贩卖功夫茶,
小小的茶几、藤制的躺椅。独自开车去,走过石板小路,叫一壶茶,在躺椅上静静地靠着,有时湖中的荷花开了,
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有一次和朋友去,两人在躺椅上静静喝茶,一下午竟说不到几句话,那时我想,这大概是
“人间有味是清欢”了。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只有伤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
而是漂荡着的汽水罐子,池畔也无法静静躺着,因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损了。到假日的时候,
走路都很难不和别人推挤,更别说坐下来喝口茶。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呼啸而过的飞车党,
还有带伴唱机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走火,不要说清欢,连欢也不剩了。
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难了。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中和圆通寺的山下,
我常常坐着颠簸的公车去找她,两个人便沿着上山的石阶,漫无目的地走走、坐坐、停停、看看。
那时圆通寺山道石阶的两旁,杂乱地长着朱槿花。我们一路走,顺手拈下一朵熟透的朱槿花,
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其甜如蜜,而清香胜蜜,轻轻地含着一朵花的滋味,心里遂有一种只有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圆通寺是一座全部由坚固的石头砌成的寺院,那些黑而坚强的石头坐落在山里仿佛一座不朽的城堡。绿树掩映,
清风徐徐,我们站在用石板铺成的前院里,看着正在生长的小市镇,那时的寺院是澄明而安静的,
让人感觉走了那样高的山路,能在那平台上看着远方,就是人生里的清欢了。后来,朋友嫁人,离开了台湾。
我去了一趟圆通寺,山道已经开辟出来,车子可以环山而上,小山路已经很少有人走了。
就在寺院的门口摆着满满的摊贩,有一摊是儿童乘坐的机器马,叽里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
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往那古寺的大佛飘去,
有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激烈的哭声尖亢而急促……
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就沉默地转身离开。山还是原来的山,寺还是原来的寺,为什么感觉完全不同了?
失去了什么吗?失去的正是清欢。下山时的心情是不堪的,想到星散的朋友,心情也不是悲伤,只是惆怅,
浮起的是一阕词和一首诗。词是李煜的:“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诗是李觏的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
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二十岁的我,心情很坏的时候,
就跑到青年公园对面的骑马场去骑马。那些马虽然因驯服而动作缓慢,却都年轻高大,有着光滑的毛色。
双腿用力一夹,它也会如箭一般呼啸着向前蹿去,急遽的风声就从两耳掠过。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马跑的时候,
迅速移动着的草的青色,青茸茸的,仿佛饱含生命的汁液。跑了几圈下来,一切坏的心情也就在风中、在绿草里、
在马的呼啸中消散了。尤其是冬日的早晨,勒着缰绳,马就立在当地,踢着长腿,鼻孔中冒着一缕缕白气。
那些气可以久久不散,当马的气息在空气中消弭的时候,人也好像得到某些舒放了。骑完马,到青年公园去散步,
走到成行的树荫下,冷而强悍的空气在林间流荡着,可以放纵地深深呼吸,品味着空气里所含的元素,
那元素不是别的,正是清欢。最近有一天,突然想到了骑马,已经有十几年没骑了。
到青年公园的骑马场时差一点没有吓晕,原来偌大的马场里已经没有一根草了,
一根草也没有的马场大概只有台湾才有。马跑起来的时候,灰尘滚滚,弥漫在空气里的尽是令人窒息的黄土,
蒙蔽了人的眼睛。马也老了,毛色斑驳且失去光泽。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马场上搭了一个塑胶棚子,
铺了水泥地,奇丑无比,里面则摆满了机器马,让人骑用,奇吵无比。为什么为了些微的小利,
而牺牲了这个马场呢?马会老是我知道的事,人会转变也是我知道的事,而在有真马的地方放机器马,
在马跑的地方没有一株草则是我不能理解的事。就在马场对面的青年公园,那里已经不能说是公园了,
人比西门町还拥挤吵闹,空气比咖啡馆还坏,树也萎了,草也黄了,阳光也照得不灿烂了。我从公园穿过去,
想到少年时代的这个公园,心痛如绞!生在这个时代,为何“清欢”如此难觅?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
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
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
洗涤自己的心灵,因为在我们拥有越多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清淡的欢愉就日渐失去了。现代人的欢乐,
是到油烟爆起、卫生堪虑的啤酒屋里吃炒蟋蟀,是到黑天暗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厅乱唱一气,是到乡村野店、
胡乱搭成的土鸡山庄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方城之戏,永远重复着一个摸牌的动作……
他们以为这些污浊、放逸的生活充满欢乐,想起来其实是可悲的事。为什么现代人不能过清欢的生活,
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清明的滋味了,而在欢乐已尽、
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越来越无味了。这使我想起苏东坡的另一首诗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凭着东栏看着栏杆外的梨花,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
东栏的那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有一种惆怅之美。但是,
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这正是清朝大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
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自是第一流人物。”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尘世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人物!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ot degree:
Difficulty:
quality:
Description: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heat, the difficulty, the quality of automatic certification,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article will be involved in typing!

This paper typing ranking 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