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了,还需要学英语吗 晨枫

Contributor:码字狂魔-孔乙己 Type:简体中文 Date time:2025-01-05 17:12:59 Favorite:26 Score:0
返回上页 Report
请选择举报理由:




Collection Modify the typo
学英语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痛苦的事。学数理化已经够痛苦了,为什么还要学英语?
把学英语的时间用来干点有用的不好吗?要是英语不是中考、高考、考研必考,很多人可能根本不想学英语。
英语只是最主流的外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阿拉伯语……都有一样的问题,
只是那些“小语种”中考、高考不考,除非相关语言专业,考研也不考,所以上不了人们的“抱怨清单”。
在AI时代,日常出行遇到需要英语的地方,手机可以进行很多基本的交流性翻译。不方便,但能用。假以时日,
语音输入、语音输出将不是问题。配合图像-文字识别,翻译个路牌、标志、菜单也不是问题。
文本翻译更是早就有了各种机翻软件。信达雅就不考究了,能用为王。
在中美日渐对立的现在,反对学英语还有多多的情绪价值,反霸、反文化殖民难道不是理由吗?
那学英语还有必要吗?
随着免签面的扩大,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开始热起来,韩国人到上海成了现象级的现象。
很多韩国旅游者和上海摊贩忽然发现,交流成了问题。说得好不好不论,韩国旅游者大多会说一点英语,
上海摊贩会说英语的还是不多,现在很多在恶补韩语。相信有机会的话,他们还是宁愿恶补英语,
毕竟外国旅游者会用英语的更多。即使是高傲的法国人,出了法国也是乖乖说英语的。他们本来就不是不会说,
而是不愿说,尤其是对英美人,在自己的国家。明显的外国人在法国问路、问事的话,法国人只要会说英语,
一般也是不抗拒的用英语回答的。他们学了英语也是为了用的。
看来,即使有手机,有AI,人们还是默认口头的语言交流还是有用的,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管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最常用、最主要的语言。不仅指政府间交流和学术交流,
“地面高度”的人际交流也是一样。
英国已经脱离欧盟了,但欧盟的工作语言还是英语。卡洛斯·戈恩是黎巴嫩人,
曾经担任雷诺-日产集团的大统领,但现在接受访谈将本田-日产合并事宜的时候用的还是英语,
而不是法语或者阿拉伯语。无他,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在中国,人们对数学课本里用A、B、C、阿尔法、贝塔、伽马(希腊字母输入还是不方便哈,
就用音译代替了)没有异议,要是用甲乙丙丁天干地支代替,在数学上毫无问题,
本来就是用符号代替具体的数值,用什么符号无所谓,但反而要觉得奇怪了。
这里正是关键:语言只是符号,是载体,承载的信息才是重要的。但载体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信息传递就受阻了。
在英语教育发达的现在,中国科技人员用英语读文献是基本功,重要性不亚于数理化。
科研的起点是理解前人走到哪里了。西方先行一步,用英语理解前人走到哪里是最有用的办法。
过去看英美电影、电视剧是用英语的一个地方,现在不仅有字幕不说,大量好看的中国电影、电视剧都看不过来,
哪顾得上看英美电影、电视剧。过去看英美(还有其他语言)小说也是用英语的一个地方,
现在不仅有无穷无尽的翻译本,更主要的是,谁还看小说啊!要看也是看网文、短视频,而中国网文、
短视频都杀到外国去了,难不成把《霸道总裁爱上我》再用英文看一遍?
不是说机翻已经很发达了吗?机翻只有对日常、低出错成本场景才好用。
机翻说到底和所有以训练数据为基础的AI一样,“智能”完全取决于输入数据,说到底是高级的条件反射。
人类“抖机灵”是根据上下文还是能明白隐含的意思,机翻就要被绕进去了。“抖机灵”之所以是“抖机灵”,
是因为不同于日常表达和偶尔为之,也因此不会成为以日常会话为基础的训练数据的一部分。
专业场景只有专业人员才接触到,应用场景很小,同样不容易成为训练数据的一部分,机翻就只有胡编乱造了。
在很多时候,机翻的英文文献需要读者连猜带蒙,重新解读一遍。胡编乱造后连猜带蒙,
准确性和有用性就可想而知了。
在中国,公共场合的英文标识、提示已经很多,除了特别简单、一个词、简直没有犯错余地的场合,
像Entrance、Exit、WC,公交、商圈、
公共场所使用的成句的英文标识和提示有语病甚至不知所云的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
很多最终能看明白,也有很多不懂中文、联想不出中文原文就根本看不明白的,估计都有机翻的错在内。
按说有些“大场合”请英语专业甚至英美同行的人把关不是难事,像地铁、高铁、民航反正是照着念的,
不懂他们为什么也会容许这样的语病招摇过市。“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的各种奇葩翻译更是可以汇编成册,作为……什么呢?机翻笑话集?
英美人翻译中文的笑话也不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红色基因”、“华为员工军校集训”
都是例子。专家翻译都错误百出,机翻就不用说了。只是中国人除非有心,
一般不会去看英语世界里机翻中文的笑话。
机翻和人翻还有一个差别。人工翻译不明白了,可以请人家澄清一下。既可以是翻译的人不明白原意问原话人,
也可以是听的人不明白翻译问翻译者。但机翻就是一锤子买卖,问一百遍还是一样的结果。机器不懂装懂的时候,
听/读的人一点没辙。
“我不用读英文科技文献,你说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时至今日,中国出口大小商品已经海量。在欧美,买中国制造是心旷神怡的体验,
读中国产品的英文说明书则是怀疑人生的体验,或者是强忍着不至于笑破肚皮的体验。对于海外中国人来说,
直接读中文说明书不是问题。对于外国人来说,读英文说明书就相当地痛苦。痛苦程度和机翻英文对称。
蹩脚的英文说明书没有阻挡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步伐,但不必要的障碍总是不必要的障碍。
日韩产品过去也有这样的问题,后来是直接找英美的广告公司外包。中国也有这么做的。这不是必由之路,
把英文学顺溜一点,把产品说明书写顺溜一点,没有那么难做到。
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走出国门。过去主要走向欧美,现在更多地走向一带一路。中国公司走到国外了,
公司内的工作语言是中文吗?你问问比亚迪、华为吧。肯定有用中文的地方,但用英文的地方更多,
包括在非英语国家。这包括口头交流、公司规程、报表报告等等。清晰、流畅、准确、易懂是关键,
“正宗牛津口音”什么的反而是虚头巴脑没人在乎的无用东西。
用当地翻译当然是可以的,但拐杖毕竟是拐杖,没人愿意永远依赖拐杖,何况还是“自带心思”的拐杖。
翻译成为海外中企最核心员工,肯定不是理想境界,但交流都交流不起来,企业还怎么运行?
“我不做外贸,也不会外派,你说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无数小摊贩当年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发现英语找上门来了。
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中国。有一天中文或许也会成为世界语言,但那一天是在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
世界进一步走向中国之后,而不是之前。我们生活在当下,走到那一天也需要英语。
其实,去除情绪性因素,英语不比文言文难学。真的。
不过学英语和学翻译是两回事。除了外交文本、法律文件等需要中英对照的正式场合,
翻译的用武之地真是越来越小了。说明书、技术文件、广告等最好是根据中文的意思用英文直接写作,
否则永远避免不了翻译腔的问题。既然可以直接交流,口头翻译和文献翻译的需要越来越少。“专业英语”
更是专业多于英语,英语专业的人绝对抓瞎,这事翻译靠不上。翻译必然是越来越小的小众职业。
对于一般人来说,学英语应该以理解和交流为主,“我完全明白你的意思,但要我用中文翻译一遍反而要想想”,
这其实才是英语教育应该做到的。总是以母语理解、思考和表达的人会觉得很奇怪,
怎么会有理解但表达不了的问题。实际上,不同语言代表了不同的思维,
不同的思维之间存在太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理解但换一个语言就不大好表达的东西很多。
翻译是用中文再表达,既然学英语的目的是理解和交流,不能完美翻译不是大问题。
现在英语教育中以翻译为主是有大问题的。准确理解是优美翻译的基础,但优美、通顺的翻译远远超过准确理解,
本身就是再创作。这是题外话了。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ot degree:
Difficulty:
quality:
Description: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heat, the difficulty, the quality of automatic certification,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article will be involved in typing!

This paper typing ranking 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