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寒潮,罗曼蒂克的消亡

Contributor:笑闻三餐 Type:简体中文 Date time:2019-01-23 08:57:06 Favorite:12 Score:0
返回上页 Report
请选择举报理由:




Collection Modify the typo
百度上搜索关键词“裁员”,以2018年为限,有3190万条相关结果,
这个关键词在百度指数中同比上升了51%。
与此同时,为生计考量的关键词“找工作”,其百度指数在年底罕见地异常暴涨,成为指数收录以来的新高,
呈现相似趋势的还有“招聘网站”。然事与愿违。数据显示,
2018年4月到9月的招聘广告条数从285万骤减至83万。
面对至少200多万条招聘信息的蒸发,那些被裁员的人坐在闪烁的电脑前,
查看有关求职回复的邮件,目光焦灼。
他们口里喃喃着那些好笑的段子用于自嘲—我们已经觉得一夜暴富是常态,
觉得阶级跃升是必然,觉得三口之家人均一套房是刚需,觉得少不进国际学校、
老不看顶级医院就是人间白走一遭。毕竟,马云行,王健林行,连微商都行,我凭什么不行?
说段子的时候,他们的情绪从戏谑到愤怒。然而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默默等待、愁眉不展。
不只是互联网
“胡阿姨都被优化了,我们被裁员也不奇怪。”刚从摩拜单车被裁员的90后员工李杰对《南风窗》记者说,
语气里有些自我安慰的意味。
2018年12月23日,被摩拜员工称之为“胡阿姨”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宣布辞去CEO一职。
当李杰等人在读完胡玮炜那封“完成了阶段性的使命”的内部信后的第二周,摩拜手起刀落,
宣布刚刚上班的这波人被裁员。
被裁员的员工涉及摩拜总部到不同城市的各个部门,人数超过100,部分后端部门近乎“团灭”。
而摩拜回应媒体称此乃正常业务调整。
李杰们颇为平静地接受了裁员的事实,用李杰的话说,“美团的诉求是绝对控制权,调整是迟早的。”
2018年4月3日,美团花了27 亿美元收购了摩拜。几个月之后,在美团的季度财报中,
却没有提及摩拜的表现,但整个新业务产生了13亿亏损,其中很大比例来自摩拜单车的运营及折旧。
摩拜成了美团体系的负累。
面对血流不止的摩拜,美团不可能无动于衷。只是李杰没想到,美团“动”的这批“淘汰品”中有自己。
“我还年轻。”李杰不断为自己打气。
失业群体眼中的2018是这样的:斗鱼深圳团队就地解散;手机销量未达预期的锤子科技开启裁员模式,
瞬间让60%员工丢掉饭碗;互联网金融巨头宜信计划裁员30%;登陆美国的趣店撤销北京营业部200多人;
国内知名付费平台知乎也加入裁员浪潮,就连BATJ都停止招聘。
没了热钱追捧的互联网,顷刻间,一线停招,二线精简,三线暴雷,四线倒闭,独角兽跑路。
但互联网“庆幸”自己不是孤例。
2018年夏天,75后雷齐宇坐在麦当劳里给朋友打电话,说自己被裁员了。
他原来就职于上海最大的房企绿地集团。
雷齐宇对着电话感叹道,他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经历了有房到无房。2007年,凭着自己的勤劳,
他在老家某二线城市买了套小户型。2010年卖了,拿着这笔钱去投资,但失败了。
经电话里这位朋友介绍,去了当时正红火的地产行业“打打工”,花了4年时间爬到了管理者的位置,
一切都顺风顺水,这让雷齐宇对未来充满想象。不料,一纸裁员,又让雷齐宇的人生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
用尽力气,却毫无声响。
一想到小孩刚上高中,老人基本没有社保医保,雷齊宇就叹气。他说,如果不卖那套房子,
现在也能值两三百万元。他给朋友拨打这通电话,“只想问问能不能找个地方去”。
一个项目是由六个人的项目销售团队在一年里做出的,当这六个人跳槽时都说全部是自己做的。
不只绿地,恒大、富力、泰禾、碧桂园、华夏幸福、万科等多家大型房企,在近几个月里也都传出裁员消息。
雷齐宇还对《南风窗》记者讲述了朋友所在的武汉某家房地产公司,其公司“昨天”每个部门还是几十人的团队,
到“今天”基本上就只剩一个光杆司令了。
相比李杰的年轻,对于像雷齐宇这样超过40岁的求职者而言,情况更不妙。但雷齐宇还是咬紧了牙关说道
:“最多只是一次中年危机吧。”
罗曼蒂克的消亡
裁员的企业与日俱增。企业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对“裁员”二字都讳莫如深,尽可能回避,
因而发明了“优化”“换员”“冻编”“缩编”等听起来克制平和而又暗藏玄机的词语。
当然,这些词语也使得被公司裁员的人接受起来不至于太难受,与此同时,他们对外公开的离开理由时,
也可以用一个不错的说法—“个人发展原因”。
除了部分老东家有“离职静默期”的缘故,面对记者他们不愿开口。他们觉得没工作不是好事情,
同时也困惑于行业衰落的速度与它的崛起一样快。
房地产行业尤为明显。央行从2014年开始接连降息、降准,货币如潮水般涌入房地产,催生了一轮地产盛世。
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被巨量的资金巨浪抬上高位,加速快跑,试图用人海战术堆销售额。
一时间,人员紧俏,伴随着盲目扩招。健身房教练、餐厅服务员、空乘人员、理发师都赶来卖房子。
即使手里全是鸡肋型的废柴,也要用他们当作赛季的主力,而且几乎场场首发。
在地辉煌的几年里,很多人实现了业绩狂欢、职业腾飞和个人财务自由。
这一切都令锐仕方达猎头公司的猎头徐琦琦印象深刻。
在徐琦琦的工作业绩里有一个地产公司的新人,本科毕业时以年薪8万元入场,第一次自己跳槽变为15万元。
第二、三次跳槽是徐琦琦促成的,年薪分别涨到35万元和60万元。从8万元飞跃60万元,
用了不到6年时间。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在跳槽时,并不完全捏造在房地产工作的经历,但为了实现飞跃,
作为猎头的徐琦琦知道,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注水了履历。徐琦琦向《南风窗》记者坦言,
比如,一个项目是由六个人的项目销售团队在一年里做出的,当这六个人跳槽时都说全部是自己做的。
让踩着时运到达巅峰的地产幸运儿们没想到的是,从2016年的新一轮调控启动,一路加码,延续至今。
那些妄想借助杠杆,一飞冲天的开发商,信贷被大幅收缩。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风停了,市场必须要经历一场惨痛的出清。
房地产行业如此,互联网行业更是如此。中国互联网公司发轫于1998年,二十年里跌宕起伏。
在波浪壮阔的发展中,不少鱼龙混杂的创业公司展开了烧钱比赛,能不能盈利不要紧,只要蹭到热点就行。
从当年的区块链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公司不断融资,天使轮、ABCD轮、风投,
到上市圈钱以及借壳上市,共享单车就是一个一年融资五轮的行业典型例子。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
过去一年里30多家互联网概念的公司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总市值超过2000 亿元,掀起了一轮上市热潮。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实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只是在赶“中国故事”
被透支完毕之前的“时间窗口”。即使上市,当投资者不再相信“中国故事”,战线收缩和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于是,就先砍掉市场费用和补贴,比如滴滴、美团的优惠券。接下来,边缘业务和边缘部门可以精简的精简,
可以合并的合并。
最后,就是省下人力成本的大规模裁员了。如果说资本和创业者,创业者与员工曾经是乐观和浪漫的,
那么2018以及2019,可能就是“罗曼蒂克的消亡”。
2019年如何?
在《南风窗》记者采访的被裁员者中,有着一种有趣的“共识”,那就是自己的公司是被“PPT”拖垮的。
他们所谓的PPT,本质上只是融资和退出都很急迫的一个符号象征。创业者为了一轮一轮融资,想着上市套现,
而投资者则想着退出,大家都很急。
有人说,过去几年的市场行情揠苗助长了很多行业,现在不过是打回原形。还有人说,年底大裁员也不是新鲜事,
为了省去年终奖和福利等以各种理由而解散公司的并不是孤例。
但这一次裁员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很少有人相信2019年会出现转机。
首先,一些实体产业的从业者不相信。被苹果公司“御用加工厂”富士康公司裁员的员工李树海,
在2019年1月向《南风窗》记者抱怨,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天然有话语权,但是“制造业也要凉了,
都没人正眼看一下,因为制造业一直都凉凉的”。
政府不再实施增加总需求的政策,有意思的是,尽管GDP持续减速,但就业创造依然强劲,
失业率也保持了稳定,这不符合经济常识。
内心“凉掉”的李树海,以及和李树海一起被富士康裁掉的工友们,
甚至计划年后去东南亚国家的加工制造厂试试,找找赚钱的机会。更可怕的是,
最近盛传富士康将裁员的人数达34万。
其次是,一些市场的投资者不相信。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股权投资市场呈现明显的募资难,尤其是對中小机构及新机构,
募资总金额同比下滑55.8%。投资方面,共发生投资案例数量5024起,
涉及投资金额合计5795.0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滑10.7%。退出方面,退出案例数量达到889笔,同比下降50.4%。
造成投资者“钱少”的原因,一是去杠杆、控风险成为金融政策主基调,所以人民币基金募资难,
出现了“钱荒”的局面。第二,从宏观经济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已经从快速增长期过渡到中慢速增长阶段。
宏观经济的洪流无法阻挡,个体怎么办?历史经验提醒我们,在寒潮里需要保持冷静。
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经济大萧条,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中描写到,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得不维持价格,于是销量下滑,由此只好用裁员的方式削减成本,
导致这些失业者也丧失了购买力,使销售进一步下滑,从而导致更大范围的裁员,
引起购买力的全面收缩。结果,工人的贫困导致了农民的贫困,反过来,农民的贫困又加剧了工人的贫困。
尽管美国的大萧条和当下中国的经济放缓完全不同,但有些现象是可以借鉴的。
“没有收入的增长,连工作都朝不保夕时,有多少商品还能维持原价?如果消费降级,
那么内需更糟,经济如何复苏?”采访中,就有金融行业的失业者直接反问《南风窗》记者。
无论如何,我们认清了一个无须更无法掩盖的事实,在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下,
一个手挎LV最新款的CBD白领,她可能在拼多多上购买10元3件的内裤。
复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在2017年曾提出一个非常犀利的观点:
中国GDP增长率从2012年突然减速并且持续下降,
因为政府不再实施增加总需求的政策,有意思的是,尽管GDP持续减速,但就业创造依然强劲,
失业率也保持了稳定,这不符合经济常识。
为什么不符合常识?这到底是数据失真,还是“PPT式创业”的狂潮暂时性地掩盖了问题?
2019,是否会水落石出?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