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第15章节选

Contributor:游客361062 Type:简体中文 Date time:2016-03-18 15:34:01 Favorite:12 Score:0
返回上页 Report
请选择举报理由:




Collection Modify the typo
我们要给你阅读故事书的第一个建议是: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理想上来说,一个故事应该一口气读完,
但是对忙碌的人来说,要一口气读完长篇小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过,要达到这个理想,最接近的方法就是
将阅读一篇好故事的时间压缩到合理的长度。否则你可能会忘了其间发生的事情,也会漏掉一些完整的情节,
最后不知道自己在读的是什么了。
有些读者碰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小说时,会想把阅读的时间拉长,好尽情地品味,浸淫在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中,
他们可能并不想借着阅读小说,来满足他们对一些未知事件或角色的了解。在后面我们会再谈到这一点。
我们的建议是要读得很快,而且全神投人。我们说过,最重要的是要让想像的作品在你身上发生作用。
这也就是说,让角色进入你的心灵之中,相信其中发生的事件,就算有疑惑也不要怀疑。在你了解一个角色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之前,不要心存疑虑。尽量试着活在他的世界里,而不是你的世界,这样他所做的事就很
容易理解了。除非你真的尽力“活在”这样的虚构世界中,否则不要任意批评这个世界。
下面的规则中,我们要让你自己回答第一个问题,那也是阅读每一本书时要提出的间题—这整本书在谈些
什么?除非你能很快读完,否则你没法看到整个故事的大要。如果你不专心一致地读,你也会漏掉其中的细节。
  根据我们的观察,一个故事的词义,存在于角色与事件之中。你要对他们很熟悉,才能厘清彼此的关系。
有一点要提醒的,以《战争与和平》为例,许多读者开始阅读这本小说巨著时,都会被一堆出场的人物所混淆了,
尤其是那些名字听起来又陌生得不得了。他们很快便放弃了这本书,因为他们立刻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搞清楚
这些人彼此之间的关系了。对任何大部头的小说而言,都是如此—而如果小说真的很好,我们可希望它越厚越好。
  对懦弱的读者来说,这样的情况还不只发生在阅读上。当他们搬到一个新的城市或郊区,开始上新的学校
或开始新的工作,甚至刚到达一个宴会里时,都会发生类似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境中,他们并不会放弃。
他们知道过一阵子之后,个人就会融人整体中,朋友也会从那一批看不清长相的同事、同学与客人中脱颖而出。
我们可能没办法记住一个宴会中所有人的姓名,但我们会记起一个跟我们聊了一小时的男人,或是我们约好
下次要见面的一个女人,或是跟我们孩子同校的一个家长。在小说中也是同样的情况。我们不期望记住每一个
名字,许多人不过是背景人物,好衬托出主角的行动而已。无论如何,当我们读完《战争与和平》或任何大部头
的书时,我们就知道谁是重要的人物,我们也不会忘记。虽然托尔斯泰的作品是我们很多年前读的书,但是
皮埃尔、安德鲁、娜塔莎、玛丽公主、尼可拉斯—这些名字会立刻回到我们的记忆中。
  不管发生了多少事件,我们也会很快就明白其中哪些才是重要的。一般来说,作者在这一点上都会
帮上很多忙。他们并不希望读者错过主要的情节布局,所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铺陈。但我们的重点是:
就算一开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虑。事实上,一开始本来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
在生命中,我们不可能期望了解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或把一生全都看清楚。但是,当我们回顾过去时,
我们便了解为什么了。所以,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全部看完之后再回顾一下,就会了解事件的关联
与活动的前后顺序了。
  所有这些都回到同一个重点: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小说之后,才能谈你是否把这个故事读通了。
无论如何,矛盾的是,在小说的最后一页,故事就不再有生命了。我们的生活继续下去,故事却没有。
走出书本之外,那些角色就没有了生命力。在阅读一本小说时,在第一页之前,到最后一页之后,
你对那些角色会发生些什么事所产生的想像,跟下一个阅读的人没什么两样。事实上,这些想像都是毫无意义
的。有些人写了《哈姆雷特》的前部曲,但是都很可笑。当《战争与和平》一书结束后,我们也不该问
皮埃尔与娜塔莎的结局是什么?我们会满意莎士比亚或托尔斯泰的作品,部分原因是他们在一定的时间
里讲完了故事,而我们的需求也不过如此。
  我们所阅读的大部分是故事书,各种各样的故事。不能读书的人,也可以听故事。我们甚至
还会自己编故事。对人类而言,小说或虚构的故事似乎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
  其中一个理由是:小说能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许多的需要。如果只是触及意识的层面,像论说性作品
一样,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小说一样也很重要,因为它触及潜意识的层面。
  简单来说—如果要深人讨论这个主题会很复杂—我们喜欢某种人,或讨厌某种人,但却并不很清楚
为什么。如果是在小说中,某个人受到奖励或处罚,我们都会有强烈的反应。我们会甚至因而对这本书
有艺术评价之外的正面或负面的印象。
  譬如小说中的一个角色继承了遗产,或发了大财,我们通常也会跟着高兴。无论如何,这只有当角色
是值得同情时才会发生—意思就是我们认同他或她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说我们也想继承遗产,只是说我们
喜欢这本书而已。
  或许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的爱比现在拥有的还要丰富。许多小说是关于爱情的—或许绝大多数—当我们
认同其中恋爱的角色时,我们会觉得快乐。他们很自由,而我们不自由。但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因为
这会让我们觉得我们所拥有的爱是不完整的。
  其实,在每个人的面具之下,潜意识里都可能有些虐待狂或被虐狂。这些通常在小说中获得了满足,
我们会认同那位征服者或被虐者,或是两者皆可。在这样的状况中,我们只会简单地说:我们喜欢
“那种小说”—用不着把理由说得太清楚。
  最后,我们总是怀疑生命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好人受苦,坏人却成功?我们不知道,也无法知道为什么,
但这个事实让所有的人焦虑。在故事中,这个混乱又不愉快的情况被矫正过来了,我们觉得格外满足。
  在故事书中—小说、叙事诗或戏剧—公理正义确实是存在的。人们得到他们该得的。对书中的角色来说,
作者就像上帝一样,依照他们的行为给他们应得的奖励或惩罚。在一个好故事中,在一个能满足我们的故事中,
至少该做到这一点。关于一个坏故事最惹人厌的一点是,一个人受奖励或惩罚一点都不合情合理。真正会说故事
的人不会在这一点上出错。他要说服我们:正义—我们称之为诗的正义(poetic justice)—已经
战胜了。
  大悲剧也是如此。可怕的事情发生在好人身上,我们眼中的英雄不该承受这样的厄运,但最后也只好理解
命运的安排。而我们也非常渴望能与他分享他的领悟。如果我们知道如此—我们也能面对自己在现实世界中
所要碰上的事了。《我要知道为什么》(I Want to knowWhy)是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所写的一个故事,也可以用作许多故事的标题。
那个悲剧英雄确实学到了为什么,当然过程很困难,而且是在生活都被毁了之后才明白的。
我们可以分享他的洞察力,却不需要分享他的痛苦遭遇。
  因此,在批评小说时,我们要小心区别这两种作品的差异:一种是满足我们个人特殊潜意识需求
的小说—那会让我们说:“我喜欢这本书,虽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另一种则是满足大多数人潜意识
需求的小说。用不着说,后者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世代相传,永不止息。只要人活着一天,这样的小说
就能满足他,给他一些他需要的东西—对正义的信念与领悟,平息心中的焦虑。我们并不知道,也不能确定
真实的世界是很美好的。但是在伟大的作品中,世界多多少少是美好的。只要有可能,我们希望能经常住在
那个故事的世界里。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ot degree:
Difficulty:
quality:
Description: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heat, the difficulty, the quality of automatic certification,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article will be involved in typing!

This paper typing ranking TOP20

登录后可见

用户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