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打破经验和思维的局限

Contributor:王金龙 Type:简体中文 Date time:2017-02-13 13:24:30 Favorite:75 Score:-0.5
返回上页 Report
请选择举报理由:




Collection Modify the typo
普通人在认知现实的时候,虽然没有生理缺陷,但却会受到经验和思维的局限,
这时候得到的结论就会和现实离得很远。那怎么才能让自己得到的结论,或者做出的判断,
更接近现实呢?前不久,真格基金公关副总监孙思远在一篇文章里,推荐了一本刚出版不久的英文书,
名叫《阈限思维》,阈是阈值的阈,限是限制的限,阈限这个词根来自拉丁语,
大意是一种处于游离的中间状态。这本书的作者戴夫·格雷,是美国顶尖视觉思维公司XPLANE的创始人。
他在书里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认知和现实的差距是怎么造成的,
另一个是我们应该怎么缩小这种差距。
首先,戴夫·格雷说,我们之所以经常把自己对现实的认知,当成是现实本身,
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和现实之间,至少隔了四层要素,
一是经验与见识,二是注意力,三是理论,第四个是判断。
举个例子,人们通常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升职加薪,甚至在很多人看来,
“努力工作会升职加薪”就是现实。但实际上,这是人们从过去的经验和见识得出的结论,
现实是不是就是这样,我们并不知道。也许除了“努力工作”,还有其它的因素决定了你会不会“升职加薪”,
比如老板的心情、公司的人员配置、市场环境,等等。
除了经验和见识,我们还会被注意力所局限。根据神经学家曼弗雷德•齐默尔曼的测算,人类认知信息的能力,
大约是每秒1100万比特。听起来好像很厉害,但实际上人类“有意识的注意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大概只有每秒40比特。换句话说,你感知到的所有信息,有99.9%你都没有真正注意过。
“有意识的注意力”会关注什么呢?当然是那些能满足你需求的东西。比如,如果你最近手头比较紧,
去超市的时候,你就会有意识地关注打折的东西。
在注意力的基础之上,是我们对现实形成的理论与判断。而判断得出的结论,
就是我们所认知的现实。但我们认知的现实,可能离真正的现实很远。所以,如果你想更接近真正的现实,
就要突破这四层要素的限制。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书里介绍了几个方法。
第一是承认自己是不客观的。因为你想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你关注的问题。而你越关注,
说明你越在乎,这时候你就很难做到客观。所以当一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的时候,你可以先想想,
自己是不是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第二是保持“空杯心态”。意思是说,不管你在某个领域有多厉害,你都要有一种清空自己的状态,
先倾听,不要批判。如果不这么做,你就很难学到新东西。
第三是分拆与求证。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拆成不同的角度去求证,
即便某些角度看起来很荒谬,也要这么做。
第四是要提问题,做连接。你要提更多的问题,充分了解人们的需求、专长,以及痛点。
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对接供需,创造新的机会。
第五是要打破常规。人们习惯通过常规思维和路径来解决问题。比如,孩子不听话的时候,
我们一般都是批评教育。但批评教育往往会激化矛盾,引发恶性循环。
这时候应该打破惯有的解决路径,找到新办法,创造新的良性循环。
第六是如果某个做法你不认可,可以先假设它是成立的,然后再验证这个做法到底行不行。
如果行得通,你就可以再多做一些尝试,保持开放的心态。
第七是不断地进化自己。就好像拼积木一样,我们把杂乱的积木慢慢拼成稳定的结构,
当积木的结构稳定之后,我们必须破坏掉原有结构,才可能带来新的进展。
我们的思维体系也一样,需要不断自我迭代,才能跟上变化的速度。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ot degree:
Difficulty:
quality:
Description: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heat, the difficulty, the quality of automatic certification,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article will be involved in typing!

This paper typing ranking TOP20

登录后可见